汉语词典

布袋和尚

【拼音】 bù dài hé shàng

基本解释

五代时僧人。名契此,明州奉化(今属浙江)人。传说常以杖挑一布袋入市,见物即乞,出语无定,随处寝卧,形如疯癫。世人称他为弥勒化身。佛教寺庙山门里供奉的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,相传是他的造像。

「布袋和尚」的意思(辞典修订版)

五代的一位高僧。法名契此,又号长汀子。明州奉化人。以神异著称,常用杖背负一只布袋入市,故称为「布袋和尚」。因他圆寂前说了「弥勒真弥勒,分身千百亿,时时示时人,时人自不识。」时人认为其为弥勒的化身。相传在中国多数佛教寺院里所供奉的大肚弥勒,即为他的造像。

「布袋和尚」的意思(辞典简编版)

「布袋和尚」的意思(成语典)

/1.5.js>/1.4.js>

「布袋和尚」的意思(网络释义)

  1. 五代 时僧人,世传为 弥勒菩萨 的应化身。《景德传灯录·明州布袋和尚》谓其自称 契此 ,时号 长汀子布袋师 。 宋 庄季裕 《鸡肋编》卷中:“昔 四明 有异僧,身矮而皤腹,负一布囊,中置百物,於稠人中时倾写於地曰:‘看,看!’人皆目为 布袋和尚 ,然莫能测。临终作偈曰:‘ 弥勒 真 弥勒 ,分身百千亿。时时识世人,时人总不识。’於是隐囊而化。今世遂塑画其像为 弥勒菩萨 以事之。” 明 田汝成 《西湖游览志馀·方外玄踪》:“ 布袋和尚 者,在 奉化县 岳林寺 ,尝皤腹,以杖荷一布袋,凡供身之具尽贮袋中,随处偃卧;天将雨,即著溼草履,骤行途中;遇亢暘,即曳高齿木屐,竖膝而睡。 梁 贞明 三年,於寺中东廊石上端坐而逝。今 杭州 诸寺皆塑其像,抚膝袒怀,开口而笑,荷布袋於傍,盖僧家藉此以示云游之状,为募化之资耳。”
  2. 五代的一位高僧。法名契此,又号长汀子。明州奉化人。以神异着称,常用杖背负一只布袋入市,故称为「布袋和尚」。因他圆寂前说了「弥勒真弥勒,分身千百亿,时时示时人,时人自不识。」时人认为其为弥勒的化身。相传在中国多数佛教寺院里所供奉的大肚弥勒,即为他的造像。

相关词语